福建省语文学会会长王立根高考作文高分精解
|
|
| 2007-5-13 14:22:07 来源:台海网 【字体:小 大】 |
人物名片:王立根
福建省语文学会会长,全国中语会常务理事,著名特级教师,从事语文教学40年。主编《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等,著有《作文智慧》、《高中语文教与学》、《浅近文言文百篇注释》等。
王立根作文智慧博客:fjwlg.blog.taihainet.com
作文是语文考试的重头戏。高考冲刺在即,高三学生如何写就考场高分作文?本报《学堂》今年继续邀请王立根老师为考生们指点迷津。王立根老师已连续两年在本报《学堂》开辟高考作文专栏,他撰写的“高考作文教你写”、“高考作文优卷评析”系列专题受到了众多考生和家长的推崇。
目前,高考作文采取两级评分,包括“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级评分标准。基础等级占50分,发展等级占20分。今年的发展等级有四个项共16个评分点(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采用一点评分法,即以16点中最突出的一点来评分,这一点该得到多少分就得多少分。换言之,有一点突出就可以得到满分20分。
从某种意义上说,“发展等级”相当于“亮点等级”。如何在立足“基础等级”的前提下,再突出一点,多争取20分?王立根老师将教你巧妙地在作文中设创“亮点”,写就高考高分作文。
离中考不过40天了,家长如何帮助孩子走过这段“非常”日子?过来家长肖先生的体会是,在最后冲刺阶段,家长要全方位关注孩子,并要仔细地观察孩子情绪,做孩子的“镇静剂”。
【初三家长备考经】——做孩子的“镇静剂”
回想女儿去年中考冲刺,做父亲的肖先生很欣慰,在金尚中学初中学习三年后的女儿以区中考第一名的成绩如愿考上了双十中学。肖先生说其实那一段日子,作为家长的自己也很担心,只是自己控制得比较好,没有表现出来。
肖先生的体会是,在孩子冲刺中考的时候,家长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虽然,在学业方面,家长很难对孩子有直接的帮助指导,但在心理和精神方面,家长却是孩子最依赖的支柱,这个时期家长要做好以下几点:
营造温馨家庭气氛
虽然孩子的妈妈工作忙,但每到晚上,也总是会赶回家里,一家人一起吃饭,肖先生说这样会让女儿体会到家庭的温馨和谐。“家”,应该是让孩子释放压力的场所,在家里,孩子应该得到全身心的放松。
要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健康,至于饮食方面,倒未必要刻意调整,只要保证平时应有的饮食习惯和营养即可。很多家长都对孩子抱有很大期望,并在生活中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可因为没有掌握科学的方法,这种期望和关心却给孩子造成了压力,甚至引起孩子反感。
家长要多尊重孩子的意愿,多鼓励关心孩子,不要只在乎孩子在学习上的得失或是成绩的高低,让孩子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给予孩子适度关爱
冲刺阶段,女儿的情绪变化很大,但肖先生从不贸然询问,而是悄悄打电话给班主任或是老师了解原因,肖先生说这么做的好处是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调节情绪,缓解孩子精神上的压力。学会倾听孩子,有时“不说”的效果要比“说”的效果好得多。
“其实越是成绩好的孩子,到了这个阶段他 (她)的压力就越大。”冲刺阶段,肖先生觉得女儿的脾气特别急躁,他说其实每个孩子这个时候都会有压力,都会有控制不住的时候,但偶尔的情绪失控是正常的。
“女儿成绩在年段一般都是数一数二,偶尔落后她自己总给自己压力,但我总是对她说考不好没什么关系,总会有书读的。”因为中考的意义一点都不亚于高考,肖先生说父母时常也不免担心,但这种情绪千万不能让孩子感觉到。
弄清孩子情绪变化
“这个阶段,要让孩子感到父母关心他(她),在乎他(她),但这种关爱最好是不显山露水的那种。”肖先生说自己习惯用看似漫不经心的话语表达自己对女儿的关心。比如,女儿放学回家,自己总是和她拉拉“家常”,问问诸如“今天学校如何”之类的话题。
这个阶段,和孩子的交流很重要,要让孩子有话都愿意和你说,不论是开心还是不开心的事情,做父母的都要及时做好疏导。不论孩子的成绩好与不好,鉴于学习上的巨大压力,毕业后的多种选择,孩子的内心是紧张和焦虑的,要用自然、适度的关爱来帮助孩子化解紧张焦虑心态。
不让孩子轻易失望
平时和孩子交流过程中,要适时了解孩子的需求。比如,孩子现在面临哪些问题,能不能帮他找到解决方法。家长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应该给予他们最大的信任和鼓励。
如果孩子对家长提一些要求,只要是合理的,家长都应该去满足孩子。在考前不要让孩子感到失望,要让孩子觉得你是他(她)的“同盟军”。
“每周五,女儿习惯看电视,我们做家长的一般都不干涉,要相信孩子有自律精神。”但肖先生说孩子的良好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日积月累的培养,和孩子的交流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父母花费心思。
成为孩子坚强后盾
肖先生从不主张女儿 “开夜车”,晚上10点一到,他就赶女儿熄灯休息,因为只有好的睡眠才能保证第二天的课堂效率,而课堂效率对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
“女儿大考的时候,也曾遇到过睡不着觉的情况,但我对她说,没关系,爸爸也是这样考过来的。”中考前的那个晚上,女儿有点失眠,肖先生告诉女儿那其实很正常。第二天,女儿睡得很踏实,接下去的几场考试也都发挥得比较正常。中考那些天,肖先生每场考试都送女儿进考场,考完后接女儿回家,但他从不过问女儿考得如何。肖先生让女儿感到踏实:疼爱她的老爸陪伴她一同经历人生的第一场考验。
肖先生认为任何时候,家长都要成为孩子的坚强后盾,而中考冲刺,父母更应该成为孩子的一副“镇静剂”。
【敢于提出新见解】
创新是时代之趋势,时代之需要,作文无创新点,很难得高分。高考作文有创新处,最重要的是观点新。这是《考试说明》中有关发展分评定十分强调的一点。那么怎样做到观点新颖呢?
冲破思维固有定势
历史上有名的“司马光砸缸救小孩”故事是一个典型的运用求异思维的事例。小孩子掉进了大水缸,有生命危险。司马光那时还年幼,和小朋友在一起玩,见到这情形,大家无不大惊失色,小朋友都想把那孩子救出水面,无奈那水缸太大了,力不从心,正当危急之时,司马光搬来了大石头,把缸砸破,终于救出了那遇难的孩子。人们救落水之人,一般都是想如何让人离开水,而司马光则是想让水离开人。这就是求异思维或“创造性思维”。
作文要学会分析,求新求异,学会从事物内部找到它互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例如,有一年高考作文题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一位考生这样写:
我所关心的是:所有问题的答案都是丰富多彩的吗?
我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举个形象的例子:若问高考允不允许作弊,我们大家的答案怕是不会丰富多彩的。
答案唯一并非否认了答案的多样性,正如生物的存在需要环境。答案的确定也需要范围。我认为在一些原则问题上,答案是唯一的。譬如哲学问题中的一些是非讨论,还有一些政治立场。另外,在事实面前,答案有时也是确定的,比如无论从什么角度去看,非洲的医疗水平在世界上就是落后的。
答案唯一并不与运动的、发展的观点相悖,相反。发展的眼光、运动的思路常常给一些唯一的答案以有力的支持。例如无论参考系如何变化,零势面如何选择,能量守恒定律都会被充分证明。还有像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国际风云如何变化,改革开放都将被证明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作者大胆地对作文题提出质疑,认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但又不是所有的答案都是丰富多彩的。答案的唯一性与多样性是可以相配合的。能这样思考实属非易。这就提出了新的见解。
借鉴他人新的观点
就高考作文而言,“新”是相对的,我们可以自己不去创新,但我们也可以借鉴别人新的东西。借鉴新东西,也是一种创新。
比如传统中曹操是世人口中的“奸雄”、京剧当中的白脸,《三国演义》里的无数典故,把曹操堆砌成奸诈的化身,但近年许多人为曹操翻案,一篇高考作文就汲取了这个观点,他写道:
“破黄巾,灭袁绍,平袁术,诛吕布,败张鲁,收刘表。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切无不表现出曹杰出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政治手腕。“酾酒临江,横槊赋诗”,高唱“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更是表现出他广阔的胸襟和浪漫的情怀。
以当今全面发展的观点看,纵现整部《三国演义》,哪个人及得上曹操这样军事、政治、勇气、谋略、才气集于一身呢?连诸葛也比不上!
品三国,却品出了与罗贯中不同的观点,就达到“观点新颖”的发展分。
质疑不合理的现象
有时我们生活周围的现象有不合理的地方,但人们习见习闻,从不提出疑义,你思考了,发现其中的荒谬,写下来了,发人深省,这种观点就是新颖的。
比如公共场所禁烟了,很多单位在鼓励烟民戒烟时,也制定了一些禁烟措施,奖励不吸烟者;为欢迎浪子回头,有的单位设立了“戒烟奖”,有的地方还真的实行了。大家都说好,但有人不以为然,这样写道:
烟民戒烟而得奖,一向不吸烟者反而无奖,有失公允。换而言之,害人者停止害人可以受表彰,倘若他不愿意受表彰,是不是就可以害人?为求其不害人而以利诱之,这算不算“作揖主义”?因此,我看这个“戒烟奖”非但于事无补,倒是个搅乱是非的劣招——— 在下也是烟民,想到这种不合理,尚且忿忿不平,遑论其他无辜者?
不乱穿马路,要不要奖一奖?不随地吐痰与便溺,要不要奖一奖?不打人骂人,要不要奖一奖?不杀人不放火,要不要奖一奖?怎么说这些废话?脑子出毛病了吗?
作者巧妙地用“归谬法”说戒烟可得奖,引出:不乱穿马路,不随地吐痰与便溺,不打人骂人,不杀人不放火,也要获奖的荒谬结论,就发人深省了。
写出独特生活体验
有时写出自己独特生活体验或生活的独特感受,观点就会为之一新。有时,是人人心中所有但却又是人人笔下所无的,一旦写下来,就让人感动、为之一振,产生共鸣。作家周国平对写作的体验是这样的:
文字是感觉的保险柜,岁月流逝,当心灵的衰老使你不再时常产生新鲜的感觉,不必悲哀,打开你的保险柜吧,你会发现你毕竟还是相当富有的。勤于为自己写作的人,晚年不会太凄凉,因为你的文字——— 也就是不会衰老的那个你——— 陪伴着你,他比任何伴护更善解人意、更忠实可靠。
“文字是感觉的保险柜”这个比喻新颖,这是作家多年写作实践感悟出来的,因为感受真切,所以这观点让读者信服。
一位考生写《感激》一题的作文,他回想生活中有哪些人需要感激的,他首先要感激困境中给他力量的人,因为他增强了自己的自信;还感激顺境中提醒他的人,因为他校正了自己的航向;同时他又从反面想,他认为还要感激伤害过自己的人,因为他磨炼了自己的心态;感激绊倒自己的人,因为他强化了自己的双腿;感激欺骗过自己的人,因为他增进了自己的智慧;感激蔑视过自己的人,因为他唤醒了你的自尊。最终他写了他父亲,因为在他小时父亲遗弃过自己,他要感激他,因为他教会了自己该独立。这篇作文就与众不同了,感动了许多读者。
□ 学堂记者 魏文/文 张向阳/图
|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
|
 |
|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
|
|
|
|
|